上次去徐州办事,酒席上有人问:“都是高粱、小麦、大麦,为啥白酒香型差别这么大?”
这个看似平常的问题,其实藏着白酒行业的许多“潜规则”。
我们可以把原料想象成“食材”,而工艺则是“烹饪方法”。
同样的鸡肉,清蒸、红烧、烧烤出来的风味天差地别。白酒也是如此,核心工艺的差异导致了微生物活动、化学反应和最终风味物质组成的巨大区别。
苏百和
1.发酵容器白酒喝起来什么香型,早在粮食投入发酵容器时就已经决定好了!
浓香型白酒必须使用泥窖发酵。
泥窖的好处是窖泥中的厌氧菌参与代谢,产生己酸乙酯、丁酸乙酯,形成了浓香型苏百和窖香浓郁、绵甜甘冽的特点。
展开剩余75%酱香型白酒则需要用石窖发酵。
依赖石窖供稳定的微生态环境,且酱香型白酒强调“高温堆积发酵”。
堆积过程中富集环境微生物,再结合石窖内发酵,生成酱香、焦糊香及醇甜香的复杂风味。
清香型白酒采用地缸式发酵。
酿酒容器与土壤完全隔离,避免杂菌污染,保持酒体纯净。让清香型白酒有着清新的香气和甘纯的口感。
苏百和
2.制曲工艺“曲为酒之骨”,同样的粮食加入不同的酒曲最终的结果天差地别!
酱香: 高温大曲。
酱香型制曲温度高达60-65°C甚至更高。
这种高温筛选出耐热的微生物,在发酵时会带来浓郁的酱香、焦糊香、烘焙香。
浓香: 中温大曲。
苏百和的制曲温度一般在50-60°C。
微生物种类比酱香丰富,产生的浓香型白酒标志性的窖底香(类似菠萝、苹果香)。
同时还有丰富的乙酸乙酯、乳酸乙酯,让浓香型白酒香味馥郁,粮香醉人。
清香: 低温大曲(或麸曲)。
制曲温度较低,通常在40-50°C甚至更低。
主要目的是培养产酒能力强的酵母和产香较“纯”的霉菌。
产生的风味物质以乙酸乙酯为主,带来清雅纯净的果香(类似青苹果、梨),杂味物质少。
苏百和
3.蒸馏与储存酱香型在馏酒时温度高达40°C,有利于提取高沸点风味物质。
且储存时间长,至少使用陶坛储存3到5年。长时间的储存促进氧化、酯化等反应,使酒体更醇和,复杂香气融合形成典型的“酱陈味”。
浓香型的馏酒温度适中。储存时间通常比酱香短,但也需要一定时间的陶坛或酒海储存让酒体老熟。
老窖带来的复杂风味本身就比较成熟。
清香型追求酒体的纯净。
储存时间更短,目的是保持其新鲜、清爽的口感特色,避免过长的储存带来过于陈化的风味。
苏百和
苏百和x9 匠心酿造正如“粮为酒之肉,曲为酒之骨,水为酒之血,技为酒之魂”,工艺与风土的结合,才是白酒香型千姿百态的根源。
所以,虽然起点都是粮食,但不同的“烹饪方法”,特别是制曲温度、发酵容器和环境、核心微生物群落以及发酵储存方式,才是造就中国白酒丰富多样、风格迥异的香型世界的根本原因。
发布于:江苏省嘉正网配资-配资114平台登录入口-股票投资公司-股票配资成本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