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片
图片
图片
"精选韩愈佳作,便于您收藏细品"图片
图片
图片
韩愈(768年—824年),字退之,河南河阳人,自谓“郡望昌黎”,世称“韩昌黎”“昌黎先生”,唐代杰出的文学家、思想家、教育家,位列“唐宋八大家”之首,素有“文章巨公”“百代文宗”之誉。其散文以“文以载道”为核,开创古文运动之先河,而诗作更以“雄奇险怪”之风独步唐末,堪称“诗文双绝”的典范。
韩愈的诗歌成就,首推其“以文为诗”的革新精神。他打破六朝以来“彩丽竞繁”的诗风桎梏,将散文的章法、议论、叙事手法融入诗中,形成“笔力雄健、气象恢宏”的独特风格。如《山石》以时间为序,铺陈山寺夜宿至次日独行的所见所感,通过“山石荦确行径微,黄昏到寺蝙蝠飞”的细腻描写与“人生如此自可乐,岂必局束为人鞿”的哲理议论,将散文的叙事性与诗的抒情性完美融合,被誉为“以文为诗”的典范。其《调张籍》更以“李杜文章在,光焰万丈长”的磅礴气势,为李白、杜甫立传,既显对前辈的尊崇,又见自我创新的勇气。
韩愈的诗歌题材广泛,既有对自然山水的精妙刻画,亦有对人生际遇的深刻反思。其《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》以“天街小雨润如酥,草色遥看近却无”的细腻笔触,捕捉早春草色的朦胧之美,被誉为“咏早春绝唱”;《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》则以“云横秦岭家何在?雪拥蓝关马不前”的苍茫意境,抒写贬谪途中的悲壮情怀,成为唐人抒情诗的经典。即便是《春雪》中“白雪却嫌春色晚,故穿庭树作飞花”的拟人巧思,亦见其对自然灵动的捕捉与哲理的融入。
韩愈以“诗文双绝”的成就,不仅确立了其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巅峰地位,更以“以文为诗”的革新精神,为后世诗歌创作开辟了新路径。其诗作既见雄奇之笔,又含深邃之思,堪称“文以载道”理念在诗中的完美实践,至今仍为学术研究与文学创作的典范。
本篇精选10首,以飨读者~
[1]
《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》
唐・韩愈
天街小雨润如酥,草色遥看近却无。
最是一年春好处,绝胜烟柳满皇都。
这首诗描绘早春独特景色。首句 “天街小雨润如酥”,将春雨比作酥油,生动表现其细腻滋润。“草色遥看近却无”,远看草色依稀连成一片,近看却又若有若无,细腻捕捉早春小草初萌的朦胧之态。后两句通过对比,突出早春景色才是一年中最美的,远胜过暮春满城烟柳。诗人以敏锐笔触,勾勒出清新自然且充满生机的早春画面,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。
[2]
《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》
唐・韩愈
一封朝奏九重天,夕贬潮州路八千。
欲为圣明除弊事,肯将衰朽惜残年!
云横秦岭家何在?雪拥蓝关马不前。
知汝远来应有意,好收吾骨瘴江边。
此诗为韩愈遭贬后所作。首联 “一封朝奏” 与 “夕贬” 形成强烈对比,表明获罪之速。颔联表明自己为朝廷除弊的决心,不惜牺牲晚年。颈联 “云横秦岭”“雪拥蓝关”,借景抒情,既描绘路途艰难,也暗示心境迷茫。尾联向侄孙交代后事,沉痛而悲壮。全诗将叙事、写景、抒情融为一体,体现诗人忠而被贬的悲愤及对前途的忧虑。
[3]
《春雪》
唐・韩愈
新年都未有芳华,二月初惊见草芽。
白雪却嫌春色晚,故穿庭树作飞花。
诗的前两句 “新年都未有芳华,二月初惊见草芽”,从人们盼春的急切心情着笔,新年还不见芬芳鲜花,直到二月才惊喜发现草芽。后两句运用拟人,白雪似乎也嫌春色来得太晚,所以化作飞花,穿过庭树纷纷落下。此诗构思巧妙,赋予白雪人的情感,将春雪描绘得灵动俏皮,于常景中翻出新意,增添早春的情趣与生机。
[4]
《晚春》
唐・韩愈
草树知春不久归,百般红紫斗芳菲。
杨花榆荚无才思,惟解漫天作雪飞。
这首诗描写晚春景象。诗中 “草树知春不久归”,赋予草木以人的意识,它们似乎知道春天即将离去。“百般红紫斗芳菲”,描绘出花草树木争奇斗艳的热闹场景。后两句,“杨花榆荚无才思”,看似调侃杨花榆荚,实则别具匠心,它们虽无艳丽色彩,却以漫天飞舞的姿态,为晚春添景。诗人以独特视角,展现了晚春的缤纷多彩,也蕴含对时光的珍惜。
[5]
《山石》
唐・韩愈
山石荦确行径微,黄昏到寺蝙蝠飞。
升堂坐阶新雨足,芭蕉叶大栀子肥。
僧言古壁佛画好,以火来照所见稀。
铺床拂席置羹饭,疏粝亦足饱我饥。
夜深静卧百虫绝,清月出岭光入扉。
天明独去无道路,出入高下穷烟霏。
山红涧碧纷烂漫,时见松枥皆十围。
当流赤足踏涧石,水声激激风吹衣。
人生如此自可乐,岂必局束为人鞿?
嗟哉吾党二三子,安得至老不更归。
此诗以游踪为线索。开篇写黄昏到寺,“山石荦确”“蝙蝠飞” 描绘出环境清幽。接着写寺内见闻,新雨滋润下芭蕉叶大栀子肥,古壁佛画神秘。夜宿时“百虫绝”“光入扉”,静谧安宁。次日清晨,山间景色绚烂,诗人赤足踏石。结尾由景生情,表达对自由生活向往,诗风清新自然,富有生活气息。
[6]
《调张籍》
唐・韩愈
李杜文章在,光焰万丈长。
不知群儿愚,那用故谤伤。
蚍蜉撼大树,可笑不自量!
伊我生其后,举颈遥相望。
夜梦多见之,昼思反微茫。
徒观斧凿痕,不瞩治水航。
想当施手时,巨刃磨天扬。
垠崖划崩豁,乾坤摆雷硠。
唯此两夫子,家居率荒凉。
帝欲长吟哦,故遣起且僵。
翦翎送笼中,使看百鸟翔。
平生千万篇,金薤垂琳琅。
仙官敕六丁,雷电下取将。
流落人间者,太山一毫芒。
我愿生两翅,捕逐出八荒。
精诚忽交通,百怪入我肠。
刺手拔鲸牙,举瓢酌天浆。
腾身跨汗漫,不著织女襄。
顾语地上友,经营无太忙。
乞君飞霞佩,与我高颉颃。
此诗高度赞扬李白、杜甫的文学成就,批判诋毁他们的人。“李杜文章在,光焰万丈长”,开篇便点明主旨,强调其影响力。借 “蚍蜉撼大树” 讽刺无知诋毁者。诗人向往李杜创作境界,想象其创作时气势磅礴。后半部分表达自身愿追随李杜,在文学天地自由驰骋。全诗情感激昂,充满浪漫色彩,体现韩愈对文学的推崇与追求。
[7]
《听颖师弹琴》
唐・韩愈
昵昵儿女语,恩怨相尔汝。
划然变轩昂,勇士赴敌场。
浮云柳絮无根蒂,天地阔远随飞扬。
喧啾百鸟群,忽见孤凤皇。
跻攀分寸不可上,失势一落千丈强。
嗟余有两耳,未省听丝篁。
自闻颖师弹,起坐在一旁。
推手遽止之,湿衣泪滂滂。
颖乎尔诚能,无以冰炭置我肠!
诗的前半部分以生动比喻描写琴声变化,从轻柔的儿女私语,到激昂的勇士赴敌,一会儿如浮云柳絮飘荡,一会儿像百鸟喧啾中孤凤高鸣,极言琴音丰富多变。后半部分写诗人听琴感受,“起坐”“泪滂滂”,表现琴音感染力之强,使诗人内心如冰火交加。全诗通过对琴音的细致描绘,展现颖师高超琴艺及对听众心灵的强烈震撼。
[8]
《题榴花》
唐・韩愈
五月榴花照眼明,枝间时见子初成。
可怜此地无车马,颠倒青苔落绛英。
此诗描绘五月石榴花盛开之景。首句 “五月榴花照眼明”,生动地写出榴花色彩鲜艳夺目,给人强烈视觉冲击。“枝间时见子初成”,点明石榴花不仅花美,且已开始结果。后两句 “可怜此地无车马,颠倒青苔落绛英”,写榴花虽美却无人欣赏,花朵纷纷落在青苔上,流露出一种落寞之感。全诗借榴花表达诗人对美好事物无人赏识的惋惜。
[9]
《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》
唐・韩愈
纤云四卷天无河,清风吹空月舒波。
沙平水息声影绝,一杯相属君当歌。
君歌声酸辞且苦,不能听终泪如雨。
洞庭连天九疑高,蛟龙出没猩鼯号。
十生九死到官所,幽居默默如藏逃。
下床畏蛇食畏药,海气湿蛰熏腥臊。
昨者州前捶大鼓,嗣皇继圣登夔皋。
赦书一日行万里,罪从大辟皆除死。
迁者追回流者还,涤瑕荡垢清朝班。
州家申名使家抑,坎轲只得移荆蛮。
判司卑官不堪说,未免捶楚尘埃间。
同时辈流多上道,天路幽险难追攀。
君歌且休听我歌,我歌今与君殊科。
一年明月今宵多,人生由命非由他。
有酒不饮奈明何。
诗前半部分借张功曹之口,诉说被贬南方的艰辛,如 “十生九死”“畏蛇食畏药” 等,描绘出环境恶劣。后半部分写大赦后仍未获重用的无奈,“州家申名使家抑”。最后以 “人生由命” 自我宽慰。全诗将叙事、抒情结合,反映诗人遭贬后的复杂情感,既有对命运不公的愤懑,又有无奈中的旷达。
[10]
《答张十一功曹》
唐・韩愈
山净江空水见沙,哀猿啼处两三家。
筼筜竞长纤纤笋,踯躅闲开艳艳花。
未报恩波知死所,莫令炎瘴送生涯。
吟君诗罢看双鬓,斗觉霜毛一半加。
诗开篇描绘出山水空寂、人家稀少的景象,“哀猿啼” 增添凄凉氛围。“筼筜竞长”“踯躅闲开”,以乐景衬哀情。后两句 “未报恩波知死所,莫令炎瘴送生涯”,表达自己欲报答君恩,不愿在瘴气中虚度余生。最后写读友人诗后对镜,惊觉白发骤增,既表现忧愁,也隐含对友人关怀。全诗情景交融,体现诗人复杂矛盾心境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嘉正网配资-配资114平台登录入口-股票投资公司-股票配资成本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